如今,大多数教会在星期日举行礼拜,并称之为“星期天礼拜”。安息日则鲜为人知。即便听过这名词,可能也不了解它的由来与意义。在基督教的漫长历史中,上帝的律法安息日经历了压迫和更改,最终被我们遗忘。
安息日被禁止
公元135年,罗马帝国对安息日下达了禁令。为什么罗马在当时要禁止一个属于殖民,以色列民族的礼拜日呢?
1) 安息日被暂时禁止
地中海一带的国家被罗马帝国政府后,隶属于不同种族的众多宗教都愿意接受罗马政府的管制,并为迎合新政权而做出了一系列调整。然而,唯独犹太人拒绝敬拜罗马皇帝或向罗马帝国缴纳供奉。这种顽抗频频触发罗马人的担忧,为后期的冲突埋下了祸根。公元40年左右,罗马人把罗马皇帝的雕像搬进了埃及犹太人的圣殿,由此引发犹太人的抗议并爆发了骚乱。此次暴动的结果导致安息日遭到了暂时的禁止。
2) 持续的冲突
罗马政府的宗教压迫与犹太人的反抗冲突并没有因此结束。公元66年到73年间,犹太战争爆发。该战争在历史上称为“大起义”,是犹太人反抗罗马帝国的三大起义中的第一次起义1)。随后,在公元115年至117年,犹太人第二次揭竿而起(克托斯战争)2),并在公元132年至136年爆发了第三次起义(巴尔科赫巴起义)3)。
此后,罗马人将犹太人赶出耶路撒冷,并在耶路撒冷多处设立异教神庙。在此期间,耶路撒冷被更名为“爱利亚·卡皮托林纳(Aelia Capitolina)”,犹大国土也被改为“巴勒斯坦(Philistine)”,耶路撒冷圣殿则被变为崇拜丘比特神的神庙4)。
3) 安息日禁令
持续不断的反抗加深了罗马帝国与犹太人之间的仇恨。公元135年,为了瓦解犹太人之间的团结,罗马政府颁布了禁止遵守安息日的法令,以避免犹太民众聚集5) 。
事实上,罗马政府针对犹太人的宗教压迫反而对基督徒造成了更大的影响。尽管犹太教和基督教是不同的宗教,但是因为都遵守安息日并且信奉同一位独一的神,所以罗马人无法区分犹太教和基督教。另外,由于当时大多数基督徒出身犹太民族,基督教又被罗马误解为犹太教的一个分支。因此,下达禁止安息日的法令后,基督徒也受到了影响。为了应对禁令,犹太人以家庭为单位聚集敬拜。然而基督徒的礼拜必须由能够教导圣经的信徒带领,所以基督徒无法以家庭为单位敬拜。最终,虔诚的基督徒只能秘密集会,举行礼拜。
安息日进一步遭压迫
1) 谣言
根据罗马帝国制定的十二铜表法,入夜后的一切集会是被严厉禁止的6)。基督徒因在安息日聚会被视作肮脏的存在,并被冠以各种谣言。
优西比乌《教会史》
图 1. 优西比乌《教会史》中记载了针对早期基督徒的谣言7)。
2) 驱逐
由此,基督徒遭到亲友的排斥和躲避,甚至到了无法继续日常工作的地步。
图 2. 优西比乌《教会史》:“高卢的殉道者”一章记录了圣徒的苦难8)。
安息日作为通往天国的道路,成了基督徒在艰辛中唯一的慰藉。在初代教会的历史环境下,遵守安息日需要至死忍耐的决心。
渐渐地,基督徒开始在地下公共墓穴聚会,遵守礼拜。然而,由于需要时刻警惕罗马士兵的搜查和追捕,即使是在这样的藏身之所也无法放松神经。
信仰生活带来的疲惫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加剧,为了生存而被迫在罗马神庙中祭拜的基督徒不在少数。一些拒绝向压迫低头的人逃到荒野和深山之中,过起了禁欲的生活。但是,多数人因为肉身生活的枷锁不得不在信仰和现实之间挣扎。
安息日被更改
1) 护教士:为迎合罗马皇帝而提出“星期日”
公元150年左右,罗马出现了一批积极为基督教辩护的人群,称为护教士(原为哲学家的基督徒,以基督教的立场进行辩护的著述家)。
其中一位显著的代表是希腊人查士丁(公元 110-165年)。他提出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安息日意义不同,因此基督徒因安息日而受到逼迫是不公正的。
查士丁代表基督徒撰写了《辩道》并上书罗马皇帝。他在文字中数次提到了罗马皇帝喜爱的属于太阳的日子——“星期日”(太阳日)。这样做是出于什么理由呢?查士丁希望通过强调崇敬太阳的日子“星期日”来迎合罗马皇帝和市民的口味。为了让星期天礼拜与基督教挂钩,查士丁还列举了“上帝创造天地始于星期天”、“耶稣在星期天复活”这样的例子来说明星期天的合理性。然而,纵使星期日代表了很多意义,在这一天敬拜上帝并非出自圣经,而是来自异教传统。
图 3. “Truth Matters”一书中记载的星期日的起源9)。
2) 诺斯替教徒:为合理化其主张而贬低安息日
在同一时代,一种名为诺斯替主义的教派非常盛行。
诺斯替主义 = 巴比伦的神秘宗教 + 波斯的密特拉教 + 希腊哲学 + 东洋世界观 + 基督教 = 混合宗教
诺斯替主义者把旧约与新约的上帝视为不同的神。他们把旧约上帝看作创造物质世界的邪神,而耶稣则是仁慈的救主。
他们主张得救不在于遵守旧约律法,而是靠信心。
图 4. “Religion in Social Conflict”一书记录了基督教在历史中受到其他文化与哲学的影响10)。
诺斯替教徒的代表之一马吉安(公元 85-160)主张安息日是被废除的律法,并诅咒了安息日。
图 5. “Ecclesiasticus II: Orthodox Icons, Saints, Feasts and Prayer” 中提到,马吉安对安息日和旧约有着非常不同的看法11)。
马吉安极力主张新约中仁慈的救主耶稣是在星期日复活的,所以要庆祝并遵守星期日礼拜而非安息日礼拜。
3) 星期日礼拜被接受:结束苦难的出路
在各个地区的基督教会中,罗马教会最先接纳了星期日,并鼓励信徒们以此日代替安息日。
图6. “The Sabbath in Scripture and History”书中记录了安息日礼拜经历转变的事实12)。
遵守安息日带来饥饿和悲哀,星期日却像庆典一般,因此形成了强烈的反差。对于长期受尽折磨和压迫的基督徒来说,将敬拜上帝的日子改为星期日似乎成为了一个结束苦难的出路。他们渐渐认为,即使信奉上帝也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安息日,给生活造成痛楚。
4) 基督徒与太阳神崇拜者之间的界限坍塌
至此,越来越多的基督徒和太阳神崇拜者一样,加入了遵守星期日礼拜的队伍,两个群体之间的界限也逐渐变得模糊。一些太阳神崇拜者虽然改信了基督教,却依然去太阳神的神殿参拜;与此同时,也有基督徒面向太阳祈祷。
图 7. “The Early Church” 一书中记载了基督徒们遵行太阳神崇拜的行为13)。
失去安息日的基督徒忘记了他们的身份,不记得自己是信奉上帝还是敬拜太阳神。
许多改信基督教的信徒认为耶稣只是罗马的诸神之一,或是把耶稣当做太阳神。于是,耶稣和使徒们的画像上开始出现象征太阳的圆盘。
安息日的消失
公元313年,君士坦丁皇帝颁布了米兰敕令,开始实施优待基督教的政策,甚至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国教。这背后的理由是什么呢?
公元312年的米里维桥战役中,君士坦丁与马克森提乌斯为争夺罗马皇位展开了殊死搏斗。君士坦丁在寡不敌众的劣势中大获全胜,这其中的秘密就是“基督教”。
根据传说,上帝在君士坦丁的梦中向他显现,吩咐他在手下的士兵盔甲上画上PX十字架的记号,并应许不会杀死带着这记号的士兵,只杀死没有记号的。当时,君士坦丁的阵营里有许多基督徒。因此,可以推断士兵们因为这个传说士气高涨,最终取得了胜利。
君士坦丁在登基后的次年颁布了米兰敕令,建起了教堂,并减免了神职人员的税金。然而,即便实施了这些优待基督教的政策,君士坦丁的信仰动机依然值得质疑。
图9. “Miller’s Church History” 一书中提到了君士坦丁接受基督教的真正原因14)。
君士坦丁在战役中见识了基督徒的力量,并看到了通过基督教统一罗马帝国的可能性。尽管君士坦丁意图利用基督教的优势统治罗马,但与此同时,他也不能弃异教徒于不顾。在这种必须让两种宗教兼收并蓄的政治需求中,君士坦丁在“星期日”政策中找到了需要的答案。
首先,君士坦丁将这一日宣布为崇敬太阳的日子,让太阳神崇拜者没有理由反对,而基督徒则因终于能聚集礼拜的喜悦无暇顾及其他。
图 10. “A History of the Early Church to A.D. 500” 一书揭示了君士坦丁利用基督教来巩固自己的帝国的意图15)。
从年轻时起,君士坦丁就是个野心家,为了争权夺利往往不择手段。例如,他曾逮捕并处决自己的儿子克里斯普斯,将自己的妻子法乌斯塔淹死在沸腾的浴池里,将姐姐的儿子鞭打致死,又勒死自己的姐夫。因此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君士坦丁公认基督教的动机并不单纯。
不仅如此,君士坦丁持续参与太阳神的祭祀,并终身履行了太阳神祭司的职责。君士坦丁的称号之一是“Pontifex Maximus”,即最高祭司长(或译大祭司长,大臣官)。
此后,教会步入世俗,并由罗马皇帝全权掌控。
有人认为对星期日与安息日的区别是吹毛求疵,没有意义。然而,这二者并不只是相隔一天的差别而已。星期天是人设立的日子并与救赎无关;而安息日,则饱含了上帝丰盛的祝福。